深夜聊天室:聊聊你喜欢的春晚小品
大家好,这里是正犯愁过年给家里人带点啥的一柳渡江。年关将至,今晚我们来聊聊春晚的小品。最近让我印象深刻的小品,是啥呢……啊,对,是去年登上春晚的《初见照相馆》。如果你没看过也没关系,我可以给你抽象地形容一下这个小品的主体内容:“结婚~”“结婚!”“结婚?”“不结了!”“不结了?!”“不结就不结!”“说不结就不结?!”“结呀~”"结吧…““爱↑情↑真~奇↑妙~”(稀稀拉拉的鼓掌声)我依旧记得去年看这小品时候的光景,那时我和我弟俩人窝在屋里看《狂飙》,外面的老人一边打着麻将,一边骂电视里放得是什么**玩意。作为一名铁岭人,我无比怀念曾经的小品,尤其是本山大叔的。自带声音的图片赵本山这仨字,几乎就是我出生这城市最有辨识度的名片之一。我出生那年正好是20世纪的最后一载,那年也是播出了《昨天今天明天》。而从有记忆开始,这大叔就成了我对春晚小品印象的映射。当然,那个小品时代并非一两个人的一枝独秀,而是一群老艺术家们的百家争鸣。其实严格来说的话,20世纪的最后一年是2000年……反正你们领会精神就行《昨天今天明天》很棒,我也很喜欢。不过就我个人而言,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系列的第二部:《说事儿》。对,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、写《月子2》那个。大概是在第一波口罩前夕吧,我重温了一遍这小品。其实黑土在开始阶段,几乎没啥台词——可当他开场打上那几个嗝的时候,我就已经笑倒在床边了。在那一刻起,我好像突然明白为啥现在的小品这么拉了。除开烂俗的网梗再现、动辄煽情的悲情戏码和样板化的题材套用之外,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原因:“吵”。像是心虚之人的大喊大叫,像是没底气没素质之人的吵吵嚷嚷;就好像他们不喊叫就不能带动情绪推动剧情、就好像不喊叫就能掩盖他们棒读台词的事实。啊,说多了都是泪。所以直到现在,我也会时不时翻出一些老小品看。在我心中,历年小品的巅峰,当属陈佩斯和朱时茂老师的《主角与配角》。关于笑点包袱的营造、站位和神情拿捏有多牛*我就不过多分析了,这小品还有个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、弄拙成巧的桥段:枪带子。由于某些原因,作为道具的手枪带子意外断了,如果按正常流程走那枪就得掉在地上,属于严重失误。但在台上,我们的老茂(朱时茂)处理地那叫一个云淡风轻,一边照演不误一边系枪带子,直到二人互换身份之前才把带子系好。而当来到二人互换身份桥段,当陈佩斯换上佩枪之后,短了一截的枪带子反倒成了神来之笔,带来了更加浓烈的喜剧效果。这一幕也是让我一路记到现在。啊,真让人怀念二十几年来,年味变来变去,开始成了一些别的东西,可能是楼外的烟火、可能是商场里单曲循环的《恭喜发财》,可能是禁了又松的鞭炮、也可能是依旧健在的家人——但总之,不太可能是现在的小品了。尽管现在每年过年那两天,我都会包下一整间房子和发小们庆祝;尽管如今过年,依旧会是最开心的时节,但我总感觉还是缺了点东西、一些不光是充当BGM的东西。闲话就扯这么多吧。在你心里,有哪些小品让你记忆犹新呢?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